馬斯克指出,隨著Neuralink等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,人類有望在20年內實現將意識“快照”上傳至特斯拉人形機器人,使其具備類人意識。
人形機器人將被部署于月球與火星基地的建設任務中,而特斯拉旗下車型(如賽博越野旅行車)也可改造為地外探測車,共同支持星際探索計劃。
在產能規劃方面,馬斯克強調機器人生產線將啟動“史上所有大型復雜制造產品中最快的產能爬坡”。首條年產100萬臺的生產線將于弗里蒙特工廠投建,后續在得州工廠進一步將年產能提升至1000萬臺。人形機器人預計于明年啟動量產,并在實現年產100萬臺規模后,將單臺成本控制在約2萬美元。
技術迭代上,目前展示的為第2.5代人形機器人,第三代產品將于明年投產。機器人將采用年度發布機制,每代均有顯著升級,第四代與第五代分別計劃于2027年與2028年推出。
馬斯克進一步說明,特斯拉已攻克復雜手部工程、現實世界AI系統與大規模量產三大技術瓶頸。人形機器人本質上是“具備四肢的智能車輛”,復用特斯拉在電池、電機與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成熟技術體系,實現跨平臺技術融合。
馬斯克認為人形機器人將徹底消除貧困,提供超越人類外科醫生精度的醫療服務,實現“可持續的全民富足”。其帶來的經濟效應或將推動全球經濟規模增長10至100倍,甚至在未來,“瓦特”等能量單位可能取代貨幣,成為衡量財富的新標準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網站客服